一 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人生哲学


人生是什么?是舞台还是客栈,是拼搏还是旅行,是享乐还是苦役,是泡影还是永恒?自古以来,就有敏感的心智提出并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可是迄今仍未见到一个公认的答案(也许根本就没有公认的答案) 。 如果说人生似谜,人们是否能窥见其谜底?如果说人生如梦,人们是否有梦醒的时候? 对于百味人生这个斯芬克斯之谜,爱因斯坦也颇感困惑 。 他问道: “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极端认真负责?这真是一个谜 。 这一切都是为了谁?难道说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同辈人吗?还是为了子孙后代?都不是 。 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 。 ” 不过,他又说:“有时大概可推测出意图 。 ” 或许正是这种建立在外部启示和内心体悟基础上的推测,形成了爱因斯坦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人生观 。
一、“高山景行”人生观之泉源 爱因斯坦的人生观源于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他的自觉的道德修养及社会实践 。 他说:“当条顿族的野蛮人破坏了欧洲古代文化以后,一种新的比较优秀的文化生活从两个源泉逐渐发展起来,这两个源泉就是犹大人的《圣经》和希腊人的哲学和艺术 。 不知什么缘故,它们没有在普遍的浩劫中被埋葬掉 。 把这两个彼此不同的源泉汇合起来,标志着我们目前这个文化新时代的开始,而且这种汇合,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构成我们今天生活的真正准则的一切内容 。 ” 诚如叔本华所说:“犹太教的基本特质是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因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真实的东西 。 ”爱因斯坦也深有同感 。 他认为,犹太教“几乎只涉及人生的道德态度和对生命的道德态度”,犹太教中的“为上帝服务”也就等于“为生命服务” 。 犹太人中的最优秀者,特别是先知们和耶稣,就曾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 爱因斯坦指出:“犹太教决不是一种先验的宗教;它所涉及的是我们在过着的生活,并且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掌握的生活,此外就没有别的 。 因此我觉得,如果按照宗教这个词的公认意义,那就很难说它是一种宗教,特别是要求于犹太人的,不是‘信仰’,而是超越个人意义的生命的神圣化 。 ” 在爱因斯坦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迈蒙尼德、叔本华、尼采等哲人的思想影响,以及甘地、马赫、普朗克、洛伦兹、居里夫人等人格高洁和品德高尚的人物的榜样力量,尤其是斯宾诺莎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更是他刻意学习和仿效的楷模 。 他称赞犹太人哲学家迈蒙尼德以自己的著作和本人的努力促进了希伯来精神和希腊精神的综合 。 他呼吁,在一个激情和冲突比平常更容易掩盖理性思维和公平正义的时代,更应增强我们内心对于宝贵文化财富的热爱和尊重 。 他称赞斯宾诺莎是一位卓越的人物,有思想的人,一个纯洁而孤独的灵魂 。 斯宾诺莎看到了医治恐惧、仇恨和苦恼的手段,不仅清楚准确地说明了自己的推理,而且以自己的全部生活为例证明白己的信念是有充分理由的 。 他对斯宾诺莎的一言一行都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并自称是斯宾诺莎的“追随者” 。 斯宾诺莎的下述思想显然直接而有机地融入到了爱因斯坦的人生观中 。 斯宾诺莎说:“在通常的生活环境中,那些被人们公认(他们的行为可以证明)为最高的幸福 的,归纳起来,大约不外三项:资产、荣誉、感官快乐 。 这三件东西萦绕人们的心思,使人们不能想到别的幸福 。 ……经过深长的思索,使我确切地看到,如果我彻底下决心放弃迷乱人心的资财、荣誉、肉体快乐这三种东西,则我所放弃的必定是真正的恶,而我所获得的必定是真正的善 。 ” 宗教天堂使爱因斯坦的思想和情感首次得到解放,不像宗教天堂那样舒坦和诱人的科学天堂又使他得到第二次解放 。 科学使他的精神境界进一步升华,成为排除一生烦扰的天使 。 从少年时代起,他对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就有深挚的爱 。 他说:“一个人活看就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度过一生,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 在我看来,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所有人的欲望和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 。 这就需要大量的自觉思考和自我教育 。 不容否认,在这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里,开明的古代希腊人和古代东方贤哲们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学校和大学 。 ” 爱因斯坦广泛而深入地思索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问题,从而形成了他的高山景行的人生观和积厚流广的人生哲学,成为激励和砥砺后人的不尽宝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