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休养生息“重养心”


立夏 休养生息“重养心”

文章插图
每年的5月5日前后 , 太阳到达黄经4 5° , 民间习惯把它作为夏季的开始 。 农谚有“立夏三朝遍地锄”之语 , 并以立夏日之阴晴占卜一年的丰收 , 万物至此皆长大 。 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 , 称“立夏节” , 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 , 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 。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 表明春天结束 , 夏日由此开始 。 那么从中医养生的角度 , 立夏以后 , 有什么养生技巧吗?事实上 , 在立夏以后 , 应该重视养心 , 宜休养生息 , 不要过于操劳 。
立夏以后重养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 , 此谓蕃秀;天地气交 , 万物华实 。 ”立夏后 , 人的心阳会逐渐旺盛起来 , 到了盛夏达到高峰 , 也就是所谓“夏练三伏”的时候 。 凡脾胃之腐熟运化 , 审阳之温煦蒸腾 , 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 因此 , 此时要保护好我们的心脏 。
养心的方法有很多 , 从生活节奏上来看 , 我们一般强调“慢生活” , 就是让自己生活、工作节奏都缓一缓 , 不要着急 。 在传统文化里面 , 琴、棋、书、画等都是很好的“养心”习惯 。 调查显示 , 人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 , 只要5分钟 , 人的身体状态就能得到很好的放松 。 如今 ,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退休以后学习古琴、书画 , 也有很多年轻人开始加入到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的培养中来 。 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 也是养生管理的一个有效科学的途径 。 所以 , 在夏季的养生习惯当中 , 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 , 比如读书、临摹或弹琴 , 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曼妙之处 , 怡情养心 。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 , 我们有哪些注意事项?
养心首要调情绪
在中医里面 , 有“情志病”一说 , 情志泛指人的情绪 , 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 。 正所谓:“心为君主之官” , 七情中尤以怒、悲、恐等对身体的影响为大 。 在日常生活中 , 常见不少人因大怒、大悲、恐惧等诱发身体的不适 , 所以善养心者必须节制情绪 , 切勿过激 。
《黄帝内经》中有夏季“宜调息净心 , 常如冰雪在心 , 炎热亦于吾心少减 。 不可以热为热 , 更生热矣”;《素问》也提到“使志无怒” , 就是说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滥发脾气 , 淡泊宁静的心境很重要 。
立夏以后 , 阳气逐渐旺盛 , 但中国大部分地区还属于暮春的状态 , 春季肝气升发 , 情绪会有所影响 。 很多人会发现 , 春季经常会出现失眠、情绪低落等症状 , 这与阴阳平衡有一定关系 。 所谓“心不乱则神安 , 神安则寐足” , 就是说心里不胡思乱想 , 神志也会随心而静 , 自然也会睡得好 。 而睡眠的好坏 , 对五脏六腑均有影响 。
因此 , 在立夏的时候 , 选择调整自己的情绪 , 平稳过渡到夏天 。 立夏以后 , 人身上厚重的衣服逐渐卸掉 , 应该让自己走进大自然 , 且这时候的温度也很适宜 , 既没有春天的花粉刺激 , 也不会因为盛夏太热 , 引起出汗过多 。 人们可以在户外做一些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慢动作的养生保健操 , 不建议做运动量较大的活动 。

    推荐阅读